白内障的视光学检查
时间:2018-07-10来源:未知
日期:2018-07-10文章来源:未知责任编辑:admin浏览:次
关键词: 白内障,光学,检查,
白内障的视光学检查
1.视力 白内障的视力下降多与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及程度有关。
2.对比敏感度 白内障病人的视力损失不能简单地用标准视力表的检测值来描述。白内障病人在较低频率的视力丧失更多,而普通视力表就不能够检测出来。标准视力表系统地低估了白内障引起的视力损失,而对比敏感度可较精确地测量出这种视力损失。早期白内障病人的功能性视力低于标准视力表视力,对比敏感度视力更接近病人的真实视力情况。眩光实验可作为检测早期白内障病人在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视觉工作障碍的有效工具。
早期白内障病人常主诉在房间内视物还比较清楚,但在阳光下存在明显的视力障碍。同时还有无法阅读、无法做近距离工作的困难。造成他们实际生活视功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有:①光线通过透明晶状体时,造成大约40%的眼内散射,而强烈的光线在混浊的晶状体中通过时比在透明晶状体中发生更大散射,由于散射光的干扰,在眼内形成较强的光幕,其叠加于视网膜物像上,造成光幕性视网膜照明使视网膜物像的对比度下降,引起视功能的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眩光失能。此时对比敏感度相应下降,并可由此测量出这种失能性眩光造成的视功能下降程度。这就是眩光实验的测试原理。②部分后数下白内障病人,视轴区混浊明显,在室内瞳孔较大,光线可通过周边透明区进入眼内,视力尚可,但由于在强光下、阅读时瞳孔缩小,光线进入眼内减少而引起了视力的急剧下降。
这种吃光失能性视功能下降可以通过检测CsFI和眩光实验来客观评价,早期白内障病人视力可在0.5以上,但CSF值明显下降,尤其在加眩光时下降更明显,他们的功能性视力只相当于0.3左右或更差。实际上,视力表视力只是在高对比度下测得的对比敏感度函数上的一点,在视觉生理和病理上所给的信息远不如对比敏感度函数,它往往低估了白内障病人的视力障碍情况。 Supetei的一项研究表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实验可以为有视功能症状但视力表视力很好的白内障病人提供客观的评估,是早期白内障病人视功能评价的有效测试方法。
3.像差 研究发现正常眼的角膜前表面可产生球差,由角膜本身完全消除该球差,其Q值(锥形常数)应为-0.52,而正常人角膜平均Q值为0.26,这说明即使是正常角膜也不能完全抵消其前表面所产生的球差,眼内其他组织也可产生像差来抵消角膜球差,但这种代偿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老年人视力减退的原因之一可能与角膜及内部组织的像差失衡有关,随着年龄变化,晶状体周边部对光线的折射率逐渐增大,使得晶状体球差的大小及正负发生改变,全眼球差增加,最终可致视网膜成像质量下降。研究发现,人从20岁到70岁,其晶状体所产生的球差可增加3倍多,这是视觉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白内障病人中,像差的改变则更明显,皮质混浊可使慧差增加而晶状体核混浊可使球差增加,两者还可使四叶草像差有所增加,像差的增加使眼的对比敏感度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视觉质量。除晶状体可改变眼的像差外,角膜形态对于像差也很重要。如果角膜前表面为正球面,平行光线通过角膜时,角膜周边部对光线的屈光力比中央区可产生球差使成像变模糊或离焦。如果角膜中央较平坦而周边部较响陡峭,产生的球差会更大。反之,如果中心较陡峭而周边部较平坦产生的球差会减小。
因此,应用波前像差仪对眼的波前像差进行分析,可以更客观地解释老年人,尤其是白内障病人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
白内障的诊断及分级目前的主要依据是混浊皮质所占的比例(质性白内障)或晶状体核密度(核性白内障)但这种方法主观性很强。波前像差仪通过测量晶状体的屈光变化及不规则散光(高阶像差)的性质,可更客观、准确地对白内障进行诊断及分级。例如早期白内障在肉眼下可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波前像差图像上则可表现为小点的高,运用波前像差分析就可得到各阶像差的大小有助于对白内障的诊断及分类。
Fujkado等对6例核性白内障及18例皮质性白内障病人进行研究,测量眼的对比敏感度,晶状体密度、角膜像差(测量角膜像差时于像差仪前放一 Placido盘)及全眼的波前像差。研究发现,正常眼及晶状体混浊眼角膜像差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主要差别在于白内障的高阶像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另一项研究中, Kurda等对不同类型白内障所产生的高阶像差的类别及组成进行分析,指出核性白内障主要产生负球差,由第四阶(S4)及第六阶(S6)组成;而皮质性白内障主要产生慧差,由第三阶(S3)及第五阶(S5)组成,且产生的球差为正球差。 Sachdev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区别,在其实验中,核性白内障病人产生的高阶像差为正常眼的3倍,皮质性白内障为正常眼的2倍。可见,利用波前像差技术对眼的高阶像差的极性及大小进行分析,可以鉴别区分核性白内障及皮质性白内障。
上一篇:晶状体混浊 下一篇:视力越好的老人,越不容易变“傻”?